浙江在线·住在杭州网10月12日消息 2000年9月,罗伯特·清崎的《富爸爸穷爸爸》在国内首印,国人第一次接受财商教育的理念。
多年之后,在清崎的新书发布会上,十位中国“富爸爸”代表上台致谢。他们都因为读了该书成功致富,当然,也正在变老。
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“富爸爸”笃信三代同堂才是人生至乐,该住豪宅的“主人房”还是“老人房”?

富爸爸刚刚变老,富三代已经来
故事又要从楼先生喜欢的武林府说起。
5年前,武林府拍过一个很有名的VCR。片子是楼先生的朋友丁晓嵘导演拍的,讲述一个青花瓷瓶和一个杭州家族的故事。
看过片子的人,都会觉得主人公有宗庆后、冯根生的影子。反正就是1980年代初,乘着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那一代企业家。
片子的结尾,当然是一家三代从此幸福地住在武林府里。
事实上,武林府最大的280m2户型,也只有3间卧室。主人公夫妇、爷爷奶奶和小儿子各住一间,将就住得下。
想想宗馥莉都多大了,广告里的儿子是该成年了。
故事到这里还没讲完。一年多后,武林府又拍了一组新广告照片。画面上,爷爷更老了,小儿子已经成年,看起来准备接班了。
让我们假设一下,儿子马上有小Baby,爷爷奶奶也要搬到老年公寓随园嘉树去了。这时候,关于谁住主卧的问题,起了争执。
主人公虽然也60岁上下了吧,但作为“一家(司)之主”这么多年,从来一言九鼎,怎么可能屈尊去住朝北的老人房?
儿子嘛,现在也有头有脸,可能还是“少帅会”的理事长。再住连浴缸都没有的小孩房,太憋屈了。住到老人房?更没有理由啊!
但爸爸执意要“三代同堂”,该换什么样的豪宅?
一个豪宅如何平等放下两对夫妇?
富爸爸们发现:完美的解决方案很少。
因为当代杭州的城市豪宅,功能设计都移植欧美理念,是以“核心家庭”为模板设计的。
最显著的特点是:主卧往往做得很奢华,而其它卧室总是居于次要地位:或朝向略逊,或没有浴缸,或更衣室太小,或离会客区太近。
在排屋别墅中,这种家庭成员的“主次感”就更明显了。
杭州排屋多为地上3层,最常见的功能安排是这样的:一楼是客厅、餐厅、厨房和老人房,二楼是两个小孩套房,三楼全部是“主人层”。
伦敦一套排屋的剖面图,只有管家房,没有老人房。
西式大宅尊重私人空间,但很少考虑家里有两代夫妇的情况。
偏偏中国人喜欢“三代同堂”的比例不小。据《2014胡润第一居所趋势白皮书》显示,受访高净值人群中,有3成与父母同住。
于是排屋别墅一楼都加设了老人房。因为上一代老人自我意识不强,不在意家庭公共生活的干扰。而且,一楼可省去爬楼梯的辛苦。
但是,随着第一代富爸爸变老。现在的“老人”不仅可能仍是一家的经济主宰,而且社交圈子大、个人爱好多。
无论富爸爸还是富二代,对居住的私密、安静,乃至礼仪感,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。
任性的霍英东、蔡万才,你学不来
楼先生的一个朋友,前一阵就遇到这样的问题。
这位朋友买了一套下跃户型的137m2花园洋房,不料儿媳却嫌次卧放不下衣服,不乐意同住。最后朋友只好在小区里再买了一套90m2。
不过,这难不倒真土豪。老得更早的港台富豪,做了很好的示范。
比如霍英东,当年在港岛沙宣道33号上,置下占地3000m2的城堡“Stone Manor”,光是主楼都有483m2。后来郭晶晶嫁给霍启刚,就和一家上下十几口人同“焗”一宅。
霍英东的港岛家族古堡,一家十几口同“焗”一宅。
或者像台湾第四大富豪蔡万才,斥资10亿元人民币,在台北仁爱路上建起17层大楼,把一家三代全聚到同一屋檐下。
当然,在杭州要买占地3000m2的大别墅,大多到很远的郊外了。在市中心造一幢17层大楼,也有点“生命不息,折腾不止”的味道。
杭州富爸爸的解决之道,通常是在市中心找个一梯两户的高层公寓,把同楼层对门的两套全买下,中间打通。
既“三代同堂”,爸妈和小夫妻又享有平等的个人空间。
若想私密性再好一点,还可以到复地·黄龙和山(动态 户型 论坛)买一套排屋“凰龍”,因为每套都有单独的“老人层”!
大户人家、富爸爸、宅院、西湖区
黄龙和山位于西溪路,包括14幢法式联排“凰龍”、9幢电梯多层和1幢酒店式公寓。
现在流行把排屋越做越小,什么180m2、140 m2。但“凰龍”主打家族大宅,每一套都是正气的300多㎡,面宽8米。
和一般的城市排屋相比,“凰龍”地下多一层,地上也多一层。
一楼是一体化设计的LDK(客厅、餐厅和厨房),没有安排任何卧室。老人的起居空间安排在二楼,占满了整整一层的面积。
地上4层的黄龙和山排屋,有一个特别奢侈的老人层。
“老人层”卧室朝南,尺寸足有4.85×4.96米,带卫浴间、南阳台。北面有一个书房(书法室)。
二楼还有一个24 m2的家庭厅。老人可在这里接待商务上的重要客人。如果是渡边淳一郎笔下“白金风格”的熟年,则会把它做成一个巨型更衣室。
三楼是主人层,只比老人层多了一个露台。四楼除了男孩房和女孩屋,还有南北两个超大露台。
每户庭院有40—210m2,地下两层还有整整200m2,放得下家人所有的嗜好和兴趣。因为预留了电梯井,也不用担心上楼很麻烦。
一对富爸富妈,一对富二代加一对小孩,正好住“凰龍”。
排屋采用尊贵的法式风格,坡顶、拱廊、长窗,全干挂石材。无论富爸爸还是富二代,带朋友来都很有面子。
而且它南靠西湖群山,西距西溪印象城1000米,是主城最后的低密度宅地之一。
苏东坡在《灵璧张氏园亭记》中曾说,大户人家的宅园应建在“舟车冠盖之冲”,周边要繁华到“凡朝夕之奉,燕游之乐,不求而足”。这样家族子弟既可“开门而出仕”,又可“闭门而归隐”。
大户人家、富爸爸、宅院、西湖区……“凰龍”就是为满足这几个关键词而生。